两姑娘手里一个拿着馒头,一个拿着菜饼,正就这热水吃着。眼睛偶尔克制不住的看一眼兜兜碗里香香的粥,很快有飞快的避开。

    她们其实不是故意的,这个年代本来吃的东西就少,而且对面的大姐,带着两个孩子和她们一起去支援乡下,也不容易。两个小的吃点好的,也正常。

    她们这批知青里也有吃的比着好的,毕竟这一走以后还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,所以家里疼惜孩子的,都尽力收刮家里的好东西,给孩子们做上些好东西,让他们带着在路上吃。

    她们打水的时候,看到不少人在吃油滋滋的肉饼,蛋饼的。但是那虽然也香,但是毕竟冷了,味道闻着也没有那么诱人了。不像她们对面的小孩子吃的热粥,甜甜的真香。

    这当妈的人就是不一样,看人家不光带的东西齐全,而且做饼的手艺还不一般呢。

    所以,等苏茵打开辣椒酱,招呼她们一起的时候,她们想拒绝,最后还是抵不过辣椒酱散发出来的香味,又见苏茵是真心实意的请她们吃的。

    这不也跟着用馒头,饼夹着辣椒一口一口吃的过瘾,一边和苏茵闲聊起来。

    这世界上,什么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不过一顿美食尔。

    苏茵这也知道这两个姑娘的情况。都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,一个叫林家红,一个叫陈杨梅。

    林家红家父母都是双职工,是家里排三的姑娘,即使生活条件不错,但是上面有哥有姐,下面还有一个弟弟,这次下乡,她家抽到了签。这时候知青下乡还没有到每家必须出一个人的地步,上面给出一定数量的名额,只要达标就行了。

    沪都就用抽签来选人,这样相对公平些。

    必须得出一个人,家里大哥,父母那里舍得,那可是家里的长子,大姐呢,年纪到了,都找了对象了,下面只有她和小儿子。最后不言而喻,只能她去了。

    而另一个,陈杨梅家里也抽到签,不过她对下乡到不在意,甚至是乐意的。实在是她家实在是太穷了,一家人,只有她爸是正式工,她妈身体不好,生孩子伤着了,干不了什么活。家里除了她之外,还有一个大哥,两个小妹,两个小弟。

    这六个家的孩子要养活,她爸费了不少力,求了不少人才给她大哥找了份卖力气的临时工,而她都大了,留在家里也帮不上忙,还不如去乡下还能种田挣份口粮钱。

    听着两个孩子毫无戒心的劈里啪啦的把家里事情倒了出来,等她们说完了,看着苏茵欲言又止的样子。苏茵知道她们好奇,想问她,怎么会带着孩子跑来做知青下乡。

    苏茵也没有等她们问,只是避重就轻道:“我丈夫早逝,我一个人没有份正式工作,带着两个孩子留在城里日子也吃力,还不如跟着国家的脚步,去建设广大农村,而且我娘家那边本来就是三代贫农,也是土出身,我种田也是一把好手,解决自己和孩子的口粮的同时,还能为国家做贡献,这不就举家下乡了。”

    一听苏茵说完,两个姑娘一下子脑补了很多,一个没了丈夫,带着两个孩子,又没工作又没收入,最后为了一口吃的只能跟着她们去建设乡下。

Baidu
map